為打造西南地區首個零碳園區,2022年,四川省級建筑產業園區科研基地——城市更新與智慧建筑研發及孵化基地項目在天府新區正式啟動建設。項目緊隨國家雙碳戰略,秉承“創新建筑科技”的宗旨,以“開源、節流、固碳”的技術路徑致力實現建筑凈零碳排放。

綠色共享 始于自然
園區以“穩固如山? 智慧幽谷”的山水理念體現出項目綠色、低碳、智慧的運維管理方式。
園區內部以中央公園為核心形成內外交融的綠色花園式辦公場所;園區健身場地、健康步道、草坪聚會、綠色空中露臺、架空層灰空間等設計打造出和諧優美的公共環境;室內智慧共享辦公、放松室、健身房、咖啡吧等為員工提供隨處可見的開放共享交流空間。

人物共處 和于空間
在光環境方面,園區通過協調自然照明與人工照明降低建筑能耗。例如,通過室內動態采光模擬優化開窗面積與比例,設置光導照明為地下室引入自然采光,以日照模擬分析確定場地種植區域與太陽能光伏位置,將采光區域照明設計為隨天然光照度變化自動調節照明質量等。
在風環境方面,園區通過有效利用風環境和氣流減少室內用能時間。例如,利用室外風環境模擬技術,分開設置人員活動區域與垃圾房、吸煙區、排煙口等可能產生污染的區域,使污染空間位于下風向;通過設計模擬室內空間風環境及氣流,優化建筑L形布置,有效增加建筑迎風面面積,以小進深大開間、大面積開窗比例充分引導室內自然風。
在熱環境方面,園區通過遮陽、保溫、環保材料的合理設置,讓建筑物達到聲熱平衡。例如,通過建筑可調遮陽與熱致調光玻璃遮陽技術有效降低暑熱,利用保溫隔聲一體化的高效圍護結構與新風熱回收等高效節能設備節約建筑能耗,采用綠色環保材料與高效過濾器有效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
能碳共消 成于持續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園區通過節能低碳被動式技術的應用,最大化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園區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空氣源熱泵制熱供暖技術實現建筑產能,充分利用建筑屋頂、非機動停車棚、露臺玻璃欄板、食堂采光天窗等,設計多種光電解決方案。園區合計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MW,年發電量約73萬kW·h,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達92%。
另外,園區還將通過屋頂綠化、下凹綠地、雨水花園、高大喬、灌木等復層綠化結合的方式進行固碳。
通過這一系列“開源、節流、固碳”技術的應用,以及自主研發的智慧能源環境軟件平臺的智慧調適和管理,最終將實現建筑綜合節能率達91.78%,達成建筑零碳排放目標,完成西南地區首個零碳建筑技術體系的應用與實踐。與常規建筑相比,園區內建筑全年運行能耗降低320萬kW·h,減少碳排放約920噸。
目前,園區已通過“綠色建筑三星級”設計預評價,取得設計階段“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認證證書,正緊鑼密鼓地施工中。2023年底,這個“綠色、健康、智慧、近零能耗與零碳”的示范園區將華麗呈現,深度詮釋華西集團對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理念的理解和追求,繪就華西綠色未來。